2018年,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《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》的通知中明確指出: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開展“無線校園”建設,配備師生用教學終端;充分發揮地方與學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,引導各級各類學校結合實際特色發展,開展數字校園、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,同時教育部也印發了《教育信息化2.0行動計劃》,提出要到2022年基本實現“三全兩高一大”的發展目標,其中一條就是數字化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。無線網絡作為一個基礎接入網絡,是數字校園和智慧校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。
政策導向
高職教智慧校園現狀及問題
校園面積大,覆蓋范圍廣,傳統方案信號覆蓋盲區多、不穩定
上網權限難分配,簡單地基于IP的策略限制無法做到精細化管控
傳統方案安全機制簡單系統安全防護能力低,數據安全存在風險
Ap部署點位多,數據流量大,還需兼顧現有網絡,IT維護工作量大
方案優勢
高性能+場景優化,給師生流暢的上網體驗
分場景采用不同方案統一組網,實現室內、室外無盲區覆蓋,信號穩定、速度快; 支持L2/L3無縫漫游,一次認證,覆蓋范圍內全校無感知漫游切換,數據不中斷; 基于AP、流量進行負載均衡,終端自動接入最佳AP,提升高密場景上網體驗; 智能射頻、廣播優化,提升組播報文傳輸速率,滿足電子書包等場景高并發穩定接入。
多重防護,打造更安全的教育無線網絡
根據接入人群創建不同的無線網絡,辦公網、教學網、 學生網相互隔離,互不影響;
內置企業級防火墻,有效防范ARP欺騙、泛洪攻擊、DDos攻擊、非法AD-Hoc等;
集成WIPS/WIDS系統,及時預警并反制黑客入侵和網絡攻擊行為,充分保障無線安全。
上網權限靈活管控
能不能連?什么時候連?學校說了算支持多種接入認證,并可對接學校原有認證服務器、關聯LDAP數據庫實現高級認證;
有效屏蔽學生宿舍私接隨身Wi-Fi、 個人熱點, 并限定上網時段,杜絕校園網絡不可控;
對于不同身份、 區域人群進行權限控制, 基于VLAN組、終端、位置設定訪問控制策略;
內置應用識別庫、URL地址庫,有效管控上網行為,拒絕訪問非法、不健康網絡資源。
功能強大 管理卻很簡單
全web可視化中文界面,摒棄命令行復雜管理模式,方便IT人員配置、降低操作難度;
控制策略集中配置,一鍵下發,并可根據區域、功能設定子管理賬號,靈活授權管理;
直觀顯示無線AP運行狀態、接入情況以及網絡流量,快速定位終端,方便故障排查。
無線校園典型應用場景
辦公室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書館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宿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智慧教室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體育館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校園覆蓋